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法師說法開示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得法師-學習心得              consilience | 14 March, 2008 21:02

 

當被告知要在皈依法會中心得分享後,不久就聽到師父在廣論開示的一段話:「我們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不曉得自己拿什麼去教別人,當學生都不會當,還要教別人,所以經典上講『自未調伏而調伏他人無有是處』。」

當時聽了就覺得師父這段話正好是對我的教誡,想想自己當學生都當不好,還要去心得分享教別人。我就問同寮房的法師:「怎麼辦?」請他給我一些意見,我要怎麼辦比較好?他跟我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學員不管你講什麼,他們都很受用,我們學員聽聞軌理都做得很好,不會作意法師五處,只要找你比較有感覺的那一段來講就可以了。」我想也是有道理,我曾經接觸過許多學員,確實怎麼講他們都很受用。


想想最近特別有感覺的是,師父在廣論錄音帶裡面常說:「修行不難」、「成佛不遙遠」、「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的善財童子。」師父在錄音帶裡面常提到:不久、很容易、不遙遠……以前我都會覺得那是師父在鼓勵我們,對師父而言是不遙遠,對我而言不僅遙遠而且很渺茫。

最近不曉得為什麼我聽了就很相應,尤其對師父「不久」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師父在錄音帶提到:「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很難、很久,那是我們不得其巧,是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認識,或是有了認識卻不肯做、不肯走,這種不肯做就是還沒有開始做,內心裡面就覺得自己不行,打退堂鼓,那其他的事就不用講了。」師父在錄音帶裡常常提到這個。反過來,我們該怎樣做呢?真正如師父錄音帶開示的內容「不久」,為什麼我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因為這一陣子我做錯很多事情。

有兩位從外地回來的法師,其中一位向我說:「為什麼師父在園區,也沒做什麼,可是師父在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可擺平?因為師父已經自調伏,自然而然就能調伏別人,關鍵就在你要自調伏。所以,你要好好的每天聽師父帶子。」這位法師跟我同期出家,我們比較熟,他對我講話就比較直接。

另一位法師比我晚出家,跟我也很熟,我跟他形容我最近的心情,他跟我說:「當你說別人未依師長教誡時,你有沒有依師長教誡?」我當下沒話講,確實當我指出別人不依師長教誡時,自己已經未依師長教誡。

他說:「你以前不是跟我分享過的一段故事嗎?」重新再回憶這段故事:有二次執事會議我提出一些看法,第一次被人否定了,第二次證明我說的是對的,所以我講得義正辭嚴,話就比較大聲一點。結束之後,師父就問我:有沒有讀過「死亡九分鐘」?我回答:「讀過!」師父指出其中有一段「醜陋的平原」裡面,那些人被禁閉於心思與情感的惡習當中,被關鎖於仇恨、情慾、毀滅性的思想牢籠裡面,「醜陋的平原」的一幕,好多人互相叫囂:「你看,我告訴你是這樣子!」「我不是已警告過你!」「我早就知道!」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證法師開示 2009 1 28 (初三) 朝禮法會
過年時我們會講一句話「新年快樂」,廣論裏面有沒有講「樂」這個字?
業果這裏講:一切善樂的根本發深忍信,快樂的根本在哪裏?
在造善業,造善業會感得樂果,造惡業會感得苦果,


樂的根本在哪裏 ? 在善。苦的根本在哪裏 ? 在惡。

過年的時候,我們會跟別人講新年快樂,沒有學佛以前,新年快樂,這四個字你可以隨便講,走在路邊,你都可以聽到新年快樂,你跟別人講新年快樂,你能確定他新的一年他會快樂嗎?我們講說好彩頭,我跟你說這不是好彩頭,是騙人。因為你不知道新的一年他會造惡業或善業,為了隨順他,你不得不講。但是來學佛以後,就可以跟你們講新年快樂。這一點是發自內心跟你們講,祇要你好好的學廣論,我可以大大的保證你們新年會快樂。新的一年你們一定會越來越快樂。
你們願不願意相信?這是文殊菩薩說的。你希望得到快樂,一定要多造善業。大大快樂來自於大大善業。(新的一年,要多造善業。)物質界你所得到的東西再多,你內心仍然空虛,內心沒有填滿,你內心沒有辦法富足,可是呢?
這一年很認真去造善業、觀功念恩包括利他的事業,這一年你總結你所做的,內心會有一種深層的喜悅,會在你的內心出現,這種喜悅是沒有人可以帶走,因為你會覺得我這一年過得值得。

師父年紀越大越快樂,快樂的指數在增加。
快樂在醫學界是沒有辦法恆量出來?他不是物質擁有多少?有可能你物質最多、有可能物質最少,過年最後總結,心靈指數每個人都不一樣。
生命所有的金碧輝煌,來自於心靈的豐富,你心靈豐富的話,你的生命會比別人更光彩。如果你是很富有,可是你天天跟家人吵架,你會不會過的不快樂?你錢是很多,可是你不會快樂,金錢夠用就好,你每天都很快樂,你會不會容光煥發,你會容光煥發!!我們僧團法師也較不怕金融風暴,因為我們一個月薪水祇有五百塊而已,每個月,月底發擔金每個人500塊,風暴要掃到我們也不容易,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很快樂,我們生命所擁有的,實際上是心的東西,我們擁有的少,我們就會感覺我們擁有的多,當我們為別人付出的多,我們就會覺得別人對我的回饋也多,也會覺得生命滿滿的,就是這樣!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金融風暴的因應

 

開示:如證和尚

 

時間:20090103 p.m. 7:30-9:30

 

地點:鳳山寺


 

和尚開示:

 

今天的因緣是:全球性金融風暴。這場風暴不只吹到金融界,所有就業人士,包括科技及企業等都受到波及。因此將用什麼心態因應金融風暴危機?或許這是你個人,也許是周圍的家屬或朋友的問題,不過都值得注意。

 

分兩部分:第二是由你們提出問題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性鎮法師針對憶師恩法會影片剪接、讚頌學習的開示:

祈求不是啟白,當我們跪在佛菩薩面前喃喃自語,或者向師父訴說我有什麼困難,請您幫助我,這是啟白,而不是祈求。

祈求就好比說,當我們口渴時,去一家咖啡店跟waiter點了一杯卡布奇諾咖啡,經過20分鐘,waiter就沖泡好一杯充滿泡沫的卡布奇諾咖啡送到你的面前;又好比你看中一件漂亮的衣服,結果你到一家服飾店跟老闆說要一件同樣的,但尺寸是M號的衣服,20分鐘後,就送上一件花樣、色澤完全一樣的衣服給你。

祈求就是有求必應,就好像你要開電燈一樣,開關一開電燈就亮了,祈求是真實存在於生命當中的,它不是文字理論、虛無飄渺的理念,如果學會祈求的方法,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包括你的工作遇到什麼困難、你公司的企劃案如何企劃、明天要考試,不知考題是什麼。我要說明的是,學會祈求,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它不是虛無飄渺的,不是像牧師偶像似的喃喃自語。

 

祈求的方法有幾種,但是祈和求不太一樣,祈是內心想要的一個東西;求是求皈依、求救護的感覺,祈求背後的狀態是一種念力,念力就是專注。例如,我現在用力甩繞一條電線,乍看之下,只會看到花花一片,但是專注之後就會看到快速甩動電線的紋路,這時再專心想看清楚甩動的紋路就會看到忽快忽慢的花紋,就好像吊扇的葉片,專注看就會看的很清楚,這種狀態就是集中注意力,這也就是提念力。

例如,我們要拍攝快速移動的車子,就要調快門,我們的心也有快門,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做到像快門一樣,也就是說,祈求的第一步就是提念力。

如同佛七時,主法法師會教我們什麼都不要想,專心把每句佛號一個字一個字念的清楚,而不是只是嘴巴念清楚而已,而是內心很清楚,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每個字都念的很清楚就是提念力了。

 

不過,提念力不是提體力,兩者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學佛不用提體力,心力提的起來才可以聽法,這時只要讓內心保持舒適、安詳的狀態,才能提念力。另外,我們在誦經時常常會出現雜念,這不是妄念,而是內心真實的自我,這時就應該抓住內心晃動的狀態,讓內心保持平穩。

第二個要思惟─無論是祈求或讚頌學習就要瞭解歌詞的意涵。

 

第三個要有感受力且必須放下世間種種的不捨。

 

第四個要有皈依境我們可以透過種種的方式來抓住自己的內心,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脫生死的金剛王寶劍


如俊法師開示97.08.22


在大專營中,如俊法師數度介紹讚頌的意涵,句句珍貴,在此節錄雲科大場次, 八月二十二日 晚上的開示,供養大眾。


唱讚頌,一定要念恩


喜歡讚頌、想學讚頌的人,一定要念師父的恩。因為最早最早,是師父替我們向讚頌的作者數數勸請,讚頌才會在這個世界出現。師父曾經公開講過,讚頌的作者得到了妙音天女最大的加持。師父對讚頌是絕對的恭敬,而全世界只有一個人寫的才叫讚頌,師父曾公開和私下地講,他對待讚頌的態度,是視同與顯教的經、密教的續一樣的恭敬、尊重和珍惜。


我們這一生能有佛法,是因有大梵天王向佛陀請法。當時眾生在完全懵懂無知的狀態下,大梵天王親自下凡來為眾生請法。他說:「佛陀,您過去生為了眾生捨頭目腦髓去求一字一偈的法,今天成佛了,怎麼可以不為大家宣說呢?」然後佛陀才答應他的祈請,初轉四諦法輪。


我們這個時代也一樣,師父以深遠的智慧和眼光,看到了讚頌對眾生與聖教的饒益。所以他最初聽到第一首讚頌「密集嘛」就哭了,然後就常常敦促讚頌的作者要把讚頌做出來。


對讚頌的作者來說,有的時候音樂可以更淋漓盡致的表達語言文字沒有辦法傳達的內涵,但是最早當這些旋律在他心裡現起的時候,他是想讓它自然的出現,然後自然的消失在心裡,消融在夜色當中。他並沒有打算讓它流布在人間。我有一次聽他講過內心的話。他說,那種心裡珍藏了很多生、很多世那麼美好的東西,就這麼把它唱出來,可是很多人會不理解,乃至於會不珍惜,那種感覺他心裡會很傷痛、很傷痛。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憶師恩法會

 

如俊法師開示

 

大家都願意對一位具德的上師修習、依止法的關係,我們今天依止的上師大家都知道是日 常 老師父,雖然師父已經示寂四年多,大家心中都還是承許著上師的修習跟見解,再依照這個見解去修習去持戒,才能夠成就具足教法的團體。師父以前在講解廣論時提到,侍師如佛這個概念的時候,曾經有一句很重要的教授說到,佛菩薩的世界不離開眾生的業感緣起,雖然我們本來生長在五濁惡世中,智慧、福德非常缺乏,惡業又非常重的眾生,但是師父的悲心及智慧仍然能讓我們得到加持與協助,師父這一世的出現,如同佛陀再來、阿底峽尊者再來、宗喀巴大師再來沒有兩樣。

 

知見廣博、及如理修行這兩項都是很大的功德,在廣論第3頁第5行、就提到------阿底峽尊者的功德。﹝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意思是說阿底峽尊者通達大小顯密的一切教理。師父帶給我們的饒益是,將阿底峽尊者,凝聚一生,教證精華所完成的大成就,排除萬難,帶到漢地來教導我們。

 

*不僅是如此而已,師父還埋藏兩個很重要的伏筆

 

伏筆一:廣論第71頁第8行、【 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師父曾經說:這是宗大師對我們最殊勝的加持,也就是宗大師最主要的功德,意思就是說,金剛乘密法才是宗大師教法最精華的部份。

 

伏筆二:真正的廣論其實是五大論的簡略版,宗大師當初寫下廣論,是為了學完五大論的人,真實的修行而寫的。師父的這一生,在示寂的前一年,他期待的條件已經出現的情況下,正式開許僧團五大部的學習。

 

宗大師在示寂前也曾經在最後一次,示現講廣論的時候,開放在家居士也可以開始聽聞 廣論的 教授,師父這一生接續宗大師的示現緣起,確實教導在家居士也能趣入廣論的精華。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俊法師於台大演講                    2008.10.29


 


1.      師父問我們:「你能不能作主?」有的同學說能,有的說不能,但都代表不能作主,甚至我連決定要反駁或不要反駁時,也不能作主。因為你永遠處於被動。


2.      我問:「師父,您怎能知道無色戒天經八萬大劫有如一剎那?」師父講他親自打坐的經驗。


3.      我很苦惱地找師父,師父說:「我們已經多生多劫在一起了,你何必因為目前小事而斤斤計較?你相不相信:『予人愈多己愈多?」」我回答:「恩」師父說:「那就沒有問題了,你可以出去了!」


4.      當侍者時發現師父擁有精通是間學問的經驗:


(1)   你要如何證明這世界是有無線多元空間? 簡單來說,「對於任何一個所觀察的境,一定有一個相對能觀察的心」這項道理便可證明。還是不懂?只要證明有無限對不同的兩兩向量,因為兩個不同向量就能夠成一次元,因為有無限對這樣的向量。而「境」和「心」就分別是一對兩個不同的向量。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近善士的勝利                                     禪聞法師


1.近諸佛位


若諸菩薩‧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





2.諸佛歡喜


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喜:思路決定你的一生 by如證法師

    爲什麼要多修隨喜?如果我們不懂得隨喜,很多工作就會變成我們的一種負擔,特別是又忙又累,工作超過負荷的時候,如果我們在做的過程中生不起歡喜心,壓力太大,有一天可能會爆掉。一旦爆掉,你會不敢再去面對,每天你都會像上戰場般恐懼。所以修隨喜非常非常重要,一開始我們就要學習修隨喜。

    要怎麼修隨喜?要從我們的認知與見解去做調整與改變。我們大部份都覺得自己很差,實際上,我們必須合理看待自己的狀態──當我覺得自己很差時,我對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我們的思路往往有一個問題:對自己做得好的部份,會覺得「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這個沒什麼」;而觀察到自己不好的部份,就覺得自己很差、煩惱很重、習氣改不了。我們有好的部份,也有不好的部份,但是我們看到自己所造的善業只有一點點,看到所造的惡業卻像虛空一樣大。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後續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有一個金貓因緣的公案是說,有一位國王,一次在他的花園裡看到一隻金色的貓。他想抓那隻金貓,但貓跳到一個洞裡去了。國王為了找那隻貓,派人去挖那個洞,結果一挖就挖到黃金,而且一直挖一直挖出黃金,總共挖了五十里路的黃金。有人就問佛陀:「為什麼國王的福報那麼大?為什麼可以挖到五十里路的黃金?」佛陀回答:「因為他過去生時,有人去聽法華經,聽完很高興地向大家轉述,輾轉傳到他耳裡時,他是第五十個人,他聽了法華經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一路走一路高興。那一天他走了五十里路,這一生感得的果報就是得到五十里路的黃金。

    以前我做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幫助了很多人,卻從不覺得自己做了任何的善。比如說我為了聯絡一件事情,聯絡了四天,為的是讓所有相關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狀況。第一遍聯絡完,又有一個人提出意見了,全部的人我都得重新聯絡一遍,就這樣,聯絡了四天才聯絡完一件事情。當別人問我「有沒有做什麼善行」時,我會說:「沒有,累得要死。」可是開始修隨喜以後,我發現心情不一樣了。第一天聯絡完,事情沒有完成,以前的我會想:「我今天什麼都沒有做,因為什麼都沒完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我會想:「我今天造了很大的善業,因為我打了二十通電話,為的是讓這些人安心、讓師父安心。多好啊!」我發現我的善業好多,俯拾即是。走在路上,看到一個看起來愁眉苦臉的同學,就過去陪他說兩句話,多歡喜啊!我又造了一個善業!因為師父教我造善業、敎我調伏心續、敎我隨喜,我才能擁有這一切。每天我都覺得充滿了希望,每天我都在幫助很多人,雖然很多事情沒辦完,可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很多人。

    如果你不懂得隨喜,你會覺得每天被事情追著跑,事情沒有做完就會很苦:「我今天什麼善業也沒有造,因為事情沒做完。」明天也是「什麼善業都沒有造,因為事情沒做完。」結果你每天都很苦,從初一苦到十五,從年初一苦到年底,因為事情永遠做不完,因為你不懂得隨喜自己的功德。

 

    師父的法人事業就像金色的城堡,你們有沒有看到點點的黃金?還是時時刻刻看到自己的煩惱?如果不懂得隨喜,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座黑色的古堡,上面有閃電、烏雲,還有兩隻烏鴉飛過,古堡裡關了一個人,關在裡面閉門思過。我們是很會思過的一群,金色的城堡到哪裡去了?金色的城堡是從隨喜來的。你們這幾年幫助了許多人生命成長,多少人因為你們的努力而得到解脫,多少人因為你們的努力而得到歡樂。這是多麼值得隨喜的事啊!

 

    你們有沒有發現:思路不一樣,我們的生命就不一樣了?一種思路是:哇!到處都是金色的,到處都是美麗的世界;另一種思路是:生命裡好像沒有色彩,整個生命都是黑暗的。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人的思路,決定他的一生。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行春07班法師關懷摘錄

淨遠法師@2008071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佛法最精要的部份,它可以說含攝三藏所有佛經、論典的內涵,為什麼你這一生可以遇到佛法,而且遇到佛法裡最精要的部份,如果你過去沒有累積這一份資糧是不會遇到的,所以各位可以學下來,而且越學越歡喜,這是你善根不斷被啟發的現象,只要你能進入它的內涵,應該是你宿世的善根,所以這一點要好好珍惜。

Q學到目前為止,有幾項很難,第一是很難調伏,第二是無明煩惱隨時都會出現,學習的過程中很煎熬,想要調伏習性去觀功念恩感覺很苦,是否過程必然就是這樣?

 

A:你在廣論班出席率高,代表已調伏了,你在依你以前不一樣的方式改變生活,生活作息改變就是進步,還有你從小就是軍人本性嗎?你是後天被培養的,這表示你有被調伏的能力,既然你有這樣能力,就看你得到什麼樣調伏的方法,就可以被改變成什麼樣的器皿來;因為你遇到的是軍校,所以變成這樣的性格,如果你遇到的是文學家,你可能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如果遇到日常老和尚這樣的師父,從小就跟他出家呢?所以重點是我們具不具足改變的能力,從這點來說,每個人都有,關鍵在那呢?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進度-善知識,你遇到什麼樣的人,他就給你什麼樣的引導,你就改變了。所以,以前老和尚常說:「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關鍵就在這裡,雖然我們會覺得世間多少有點不如意,可是至少現在這個時候,我們遇到另外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佛陀,我們跟祂學習,學習祂的方法,也許有一天可以被塑造成佛陀。

        你能夠在這行裡拼到現在,一定有你的本事,為什麼不好好善用這些本事,依著正確的方法,一定會進步!所以要常常隨喜自己有進步的那一點點,不要覺得進步很少,每個人都是積沙成塔的,從一點一滴慢慢做。佛陀在久遠劫以前,跟我們一樣煩惱很重,可是祂透過正確的方法,結果祂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應該對自己有調伏的能力,充滿無比的希望,這種能力在佛法裡稱為佛性、它等於離苦得樂,這是人人都有的本能,不假天成,連一隻螞蟻都有,而且有些動物,本事比人還厲害。像螞蟻你給它一堆白糖跟一堆糖精,它絕對不會選糖精的,人還要嚐過才知道,可是已經吞到嘴巴裡去了。所以每一種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特點,我們稱為佛性,只要有這種佛性在,你一定不要放棄,如果得到好的老師、好的朋友,你就會變得很好,這點大家應該感到高興,充滿無限希望。

 

Q我的現狀是每次來上課都很歡喜,可是現實所遇家庭安頓問題又覺很勉強,如何找到平衡點?

 

A:一般我們都是勉而行之,不可能萬事都是順順利利,任何一件事都有其困難,為什麼都能夠安忍、能夠去協調?就你來說,為了順應家人等等,乃至於不來,他們會不會再給你其他麻煩?我們要記得,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你滿足了他這點,他還有另外一個要你滿足他,即然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還是來這裡學廣論都有困難;世間為了得到利益,我們可以克服困難,我們來學佛法,也可以得到利益,為什麼不能勉強克服它呢?我們在世間再怎樣努力,不過是幫你得到一份薪水,還有一份稱讚,就是我們講的名跟利,再來就沒有了!因為這些都帶不走,等到死亡的那一天,這一生努力的什麼都帶不走,可是我們透過學習,學到更多世、出世間知識,並且信受而改變了自己,這種心靈的力量我們稱為「業」,業是可以帶的走的。各位學了三、四個月來,你有沒發現你的觀念有些改變?還有你的行為有些改變?而且是偏向正面的,它會在你的業裡留下深遠影響,因為你的後半生,以及未來的多生,產生牽連的力量,它會讓你從好的方面一直發展,所以從這點來說,利益就很大了,跟前者的利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之所以牽就別人、配合別人,總是不希望別人生氣、痛苦,這件事讓他滿意了,其他事有沒有讓他滿意呢?縱使這一生你讓他滿意了,下生呢?得到物質的東西轉世即消失,當我們看清楚方向,學習正確的知識,並且依著知識,改變自己的心靈,你就不斷的成長,一生又一生,有一天會成為聖者。聖者會有更大心靈的力量,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那時候,你現在的家人,你現在的朋友,全部都可以因為你的進步而得救,你可以告訴他更多智慧的方法,讓他了解這些好處。你會很堅定,雖然現在讓家人有些痛苦,確信只有我努力提升,這一生就可以給他們好的榜樣,讓他們也可以慢慢走上來。我出家十八年,看到好多跟著師父學習的廣論同學,一個個變改過來,他變好了,結果全家都受益,這種利益要從比較長遠來看,並且要忍受很多眼前的不方便,但是這種利益。

 

Q老師自己都有很多過不去的關,不知道對同學是否真的能幫助到?有時候要幫,也覺得是不太容易的!

 

A:只要是想幫助人的人,都會碰到這些問題,各行各業都會碰到,老闆很想幫員工,可是員工不一定領老闆的情,幫助別人成功的關鍵有二:愛心和智慧,如果智慧善巧越來越多,看得事情越來越精準,你可能會找到問題的徵結。譬如說這本本子,你看到的是封底,那你看的到封面有什麼東西嗎?為什麼看不到?因為看的角度不同,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面,雖然這樣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郤天天發生在我們的周遭,我們郤不會特別注意它。所以學生的痛苦,你怎麼去了解到它?不是單單表面看到的,就可以判斷,還有很多他不講的,真的幫到一個人,要看清楚事實的真相,你才有點子給他;那要多長的時間才讓自己有智慧、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呢?我們要解決一個人問題,一定要對他問題徹底的了解,才能對症下藥。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要立刻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它,因為花僅是花而已…當「美」的念頭出現後,單純的物質現象就變成誘惑,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就會想將它據為己有,一連串的煩惱就會接連而來。…」

「…有些人覺得飛機上的雜誌不錯,就把它帶回家,但帶回家之後卻不一定有時間閱讀。或是逛書店時,看到每一本書都喜歡,結果買了一大堆書回家,往書架上一放,從此就不聞不問。

 

一本書要從頭到尾看完才算是真正擁有,否則買再多書也都和你「沒有關係」。但我們總習慣向外攀緣,看到任何美好、漂亮的事物就想擁有,才會造成這麼多苦惱。…」


 

【聖嚴法師開示】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當我們面對各種誘惑或刺激時,無論產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樂,都要馬上想到,這些境界以及伴隨而來的感覺,只不過是物質彼此接觸後所產生的一種效果,並非真實的存在。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要立刻判斷自己喜不喜歡它,因為花僅是花而已,要將它獨立在所有價值判斷之外,才不會產生誘惑、刺激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賦予它價值判斷,當「美」的念頭出現後,心想:「這個顏色好美!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美的花!」單純的物質現象就變成誘惑,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就會想將它據為己有,一連串的煩惱就會接連而來。所以,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念頭就要止於「這是一朵花」,而不要有好惡的分別。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喜歡某些事物,事實上卻不一定真的如此。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懷、祈求、思惟聞法勝利/如俊法師97.01.18(R1)


 


總說:關懷--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


     通常大部分小嬰兒大概都是人見人愛,他們有個特徵你會發現大部份的小孩子他跟人稍微有接觸比較不怕人的時候,他大概對每個人都很友善,他會很自然的表露出對人的信任跟依靠,他會沒有什麼分別的就對所有人好,很多小孩有這個特質,特別討人喜歡的小孩都有這個特質。實際上一個小孩子之所以內心會對所有人沒有分別地好的那顆心,通常取決於父母親對他的關愛,如果這個小孩子從小就得到很多愛的話,自然而然他面對別人也是這樣一顆心。這在關懷裡面其實很重要,也就是說看小孩就等於看我們大人一樣,就是我們能夠帶給眾生的那一份心意,事實上是來自於上師對我們的傳承,你對上師關愛我們的心體會越深,自然而然你就會帶著這些心意去面對眾生。


     所以用一個比較深的角度來講,關懷就是一個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你的心跟上師相應之後,你得到他心意傳承的加持,你就會像他那樣去面對眾生。當然一開始不能百分之百跟他一樣,但是會一點一點地靠近他,在關懷別人的過程你就越來越靠近上師的那顆心。這是為什麼我們在法人裡面關懷很多福友,關懷很多大專生;關懷就是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你必須修好上師相應法你才能夠把關懷帶給別人。


     一開始看起來,好像人家不接受你的關懷,或者是人家會接受你的關懷,剛開始好像是你的心在支撐著他,但是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內心很清楚,是師父的心在支撐著我們,是我們的上師的心在支撐著我。他現在覺得他是倚靠我,但是將來我會讓他知道,希望他能夠倚靠到上師。所以在這個營隊裡面就延續以前如證法師對大家提示的主軸--把關懷帶給大專生。但是要能夠關懷別人,你自己要能得到關懷的力量來源--修信念恩,對上師修信念恩、數數對上師祈請、聽師父的教誡、憶念師父的教誡,作師所喜,這樣自然而然這個營隊就會對於看得見的眾生跟看不見的眾生有無限深遠的影響。再說一次,關懷就是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小孩子那顆對別人都好的心是來自於父母給他的關愛而來。


     這樣子在這個營隊所做、乃至於平常在大專班或在法人所做,就可以直接跟道次第結合跟依止法結合。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樂親近軌理      禪聞法師        鳳山寺定培970412

 

聽聞的前行準備

 

    每個人皆有趨向快樂的本能,而世間提供各式各樣的方便解決苦樂的問題,但是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來學佛,找一個有經驗的人跟他學習。

要如何親近善知識呢?我們可以先練習聽師父的帶子。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般若經這三本經論是師父所重視的,所以我們可以發心好好學習這三本經論。

「所有的答案都在廣論中」這是師父深刻的體會我們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試著在廣論裡找答案,至於如何在廣論裡找答案,如理好好地聽聞廣論,就會理解這句話。

    學習廣論前的前行很重要,甚至比正行重要。世界上頂尖的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都會先將自己的身體狀況調適到一個最好的狀態,因為大家的實力都差不多,比賽的決勝點即在於當下的專注力。學習也是一樣,學習要靠身心,當身體狀態好的時候,心理明晰,感受性就容易升起,所以我們要學習讓身心都保持在最佳狀態,休息的時候要會休息,關於休息的方法我們日後會說。修行要能關注到心理、身體等各方面,學習佛法需要全面性的觀察

    首先我們可以先養成良好的聽聞習慣,聽聞需要用心聽,如何讓心處於清明的狀態?可以先從坐姿著手。駝背容易讓心識暗鈍,修行淺的人的心識有很大一部份會被身體牽動。關於心識存在與否,法王曾經和科學界有過ㄧ次對談。科學界認為萬物以物質產生,最終將回歸物質,快樂、痛苦的感覺非以心作用,而是透過化學物質作用在腦部的特定區域而產生;佛法認為人有粗分和細分的心識,粗分的心識會受到生理的影響,但不能說人的一切活動皆由生理產生心理,透由修行,粗分的心念能受到控制,反而可以用心識影響外在。因此,坐姿是第一步,自然地用骨架撐起上半身,脊椎筆直、雙肩自然放鬆,累的時候可以調整坐姿。

    學習用心,可能需要長期的摸索,聽錄音帶時可以聽一聽祈求一下,聽一聽再祈求一下,這些都有助於聽聞的效果。可以選擇六臂怙主贊、密集瑪、聖號等等與自己相應的緣念,念的時候升起懇切的悉求心。念怙主贊時可以觀想怙主的形象,想像其為師父的化現,由於學習廣論是從聽聞師父的帶子而來,學習跟師父祈求,漸漸地某些感受會和師父相應。僧團學習五部大論時,也是會向經論著作者祈求,祈請加持。緣念的時候我們可以觀想面對宗大師、師父及佛陀,自己化身千百,懇切頂禮。藉由祈求可以讓自己處於恭敬懇切的狀態,這樣有助於讓自己和佛菩薩相應,法能因此更深刻地作用到自己身上。另外,時時地檢查自己的狀態,緣念的時候是否有對應的境,這樣可以幫助自己趨向正確,而不是只是念文字。

 

華巖九心孝子心 (P29.)

這一個階段的課程,法師以廣論裡的孝子心作為上課的主軸。七分鐘的內容,法師反覆帶著我們聽了三次,從架構到細節再辨明思惟上的謬誤。以下是三次講說的重點整理。

    學習佛法需要善知識,若帶著錯誤的見解尋找善知識,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善知識的。華嚴九心裡的孝子心即是承事善知識的根本。孝子心是出於相信善知識是佛,方有棄自在捨、捨於尊重。我們先來聽一段七分鐘的錄音帶,聽的時候先聽脈絡,再聽師父所舉的心相,這兩項都掌握住了就初步具備了聽聞軌理的基礎。當你們聽的時候,或許心裡會升起一些感受,這個時候記得別跟著自己的心緒走,要把心緒拉回來,專注在師父的解說上面。在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無法專注了,可以每三分鐘停一下,聽懂了再繼續。學習的第一步在於學會聽聞,當你因聽聞而升起美好的經驗後,後面的思、修就不會太難。透由聽聞,專注力提升了,進而提升掌握內涵的能力,隨之而來的,對於師父所講述的心相的理解力也會提升。

    在我們聽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卡在某個段落住,倒帶回去,一遍、兩遍、三遍還是卡在相同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經驗,對於師父所講述的心相很難體會,我在初學佛法的時候也有同樣的問題。聽不懂,怎麼辦呢?卡住的地方正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如何突破?靠的是希求,對師長修信念恩。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黃金花季期待您來   


 


如證法師開示



  在「相思樹」這首讚頌裡,我對「在生命黃金的花季,我在期待你來」這句話感受特別深。這幾天,我回想這一生和師父一路走過來的歷程,在遇到師父以前是一種生命,以後又是一種生命。這一生如果沒有遇到師父,這一生也就這樣過去了;遇到了以後,生命開始有一百八十度的轉換。


 


  這邊說「在生命黃金的花季」,我們生命有黃金的花季,不是我們能夠創造的,是靠善知識幫我們創造的。就像今天是憶師恩法會,我們所以聚集一起,最重要還是因為師父的關係。所以今天這場法會,非常殊勝,因為今天在場有一萬七、八千人,在這裡的目的不是來聆聽一場演唱或是演講,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更好,都希望把宗大師圓滿清淨的教法建立在這個世界上,這是很不容易凝聚的業力,如果背後沒有很強大的力量,今天業力不可能凝聚得起來。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師所喜  和合增上  如俊法師開示      義工結行97.01.21


 


回向自他 作師所喜


每次營隊義工都有很多收穫,現在應學著將這些收穫回向投資到自他都最有利的生命方向作師所喜。但是,想要作師所喜,需要有很豐厚的資糧。我們學了廣論,透過師父、法師和同行的引導和協助,很多人慢慢地體會和瞭解到「作師所喜」是很重要的方向,「作師所喜」是依止法的中心,只有靠「作師所喜」才能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清淨圓滿的加持,成就自己最快的成佛之路,也會最快帶給眾生利益。


 


為什麼能做到「作師所喜」呢?因為修信念恩,相信他是佛,相信他的引導沒有錯誤,所以你會願意做他希望你作的、斷除他不希望你作的。因為你體會到他對你的恩,為了報恩你也會「作師所喜」。不過,雖然我們面對境界會朝向「作師所喜」的方向,可是如果沒有很豐厚的資糧,面對境界時,智慧不夠,根本不知道上師喜歡的是什麼。即使知道上師喜歡的是什麼,但是要做時,如果自己身、心、智慧等內在條件不配合,或是別人不配合或環境不允許等外在的條件不具足,也無法成辦。因此,為了集聚豐厚資糧以「作師所喜」,應該把資糧回向自他都能任運地作師所喜,這樣對希求成就無上菩提,乃至成就即身成佛果位是最大的投資和助力


 


觀功念恩  和合增上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上師所走的路    如俊法師開示         灑淨法會97.01.19



在此做灑淨儀軌就代表營隊即將開始,也因此要認真地對上師三寶祈求加持。在灑淨前,先分享《大般若經》第四會五百五十二卷天主品中非常精采的一段。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成佛最直接的因


佛問天帝釋:「如果南瞻部洲一切有情都成就十善法、斷除十惡業,功德多嗎?」天帝釋回答:「多」。佛陀繼續說:「善男子善女人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廣為他人分別解說、廣令流布,此功德勝過南瞻部洲一切受持十善法合起來的功德。」此時,一旁的比丘表示:「此功德,也勝過天帝釋的功德。」天帝釋接著說:「何止於此,他們發心的第一念,就已超過我的所有功德,也超越了所有二乘聖者的功德,也超越遠離了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的菩薩。」


由此可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成佛最直接的因。所以,不管多忙,每天都讀一點,不要斷。這樣親近《大般若經》的業是很強的業,任何微小的造作,只要每天串習,就會變成強猛的業。


受持般若  勿生退心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念恩德  作師所喜         如俊法師開示        義工前行97.01.18


當義工是生命中重要的一步


能排除萬難、千辛萬苦來當義工,師父和傳承師長一定會替你高興,我也會替你高興,這不是客套話,而是我真實的感受,因為能來這邊做義工如同這時代能夠剃度出家一般,都是非常難得的事,都是死生輪迴中很重要的一步。為什麼呢?以下面三個經典上的故事來說明。


 


故事一:長阿含經中的公案:


帝釋天以及很多天人在讚嘆佛功德的同時,梵天也談到佛的另一項不共的功德:久遠劫前,有一國王名叫地主,其子名慈悲;宰相名叫典尊,非常能幹,其子聰慧,名叫焰鬘。慈悲和焰鬘以及國內六位婆羅門的兒子從小就是好朋友,八人親如兄弟。國王將國事都交給忠心能幹的宰相,而事實上典尊治國遇到疑難雜症,就問兒子焰鬘,事情都能如願解決。


典尊往生後,焰鬘接宰相位,治國更得力,人民尊稱大典尊。國王年老後,慈悲王子接王位,並將國土分成七份,與六位婆羅門子同享王位,由焰鬘掛七國相印。焰鬘又收了另外七個婆羅門為學生,每個婆羅門又各帶一百位助手,分別到七個國家幫忙治理,將天下治理得很好。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俊法師在大專冬令營第一次大組長會議時對學員所作的開示


 


     法師首先關懷此次正行學員的人數,報名報到組告知法師此次正行學生人數為552人,法師說552是一個很殊勝的數字,並要在場義工思惟552這個數字殊勝的原因(結果大家都沒能想起來),法師於是告訴我們:阿底峽尊者552生都是苾芻身(讀誦大波若經的殊勝也在第四品卷552),隨後法師關懷壇城是否已佈置完成,並關懷其他組員;法師隨後為大家開示,期望大家隨時都要做好以下幾點:


 


關懷藉由關懷來生起利他的心,並且時時對同行觀功念恩,我們必須生起菩提心,發自內心的生起利他的心並且如理實踐。而上師即是一位真正發願為眾生解脫痛苦的人。他清楚自己的願力,所以生生世世不斷重返世間,救度每一位眾生,陪著我們走完最後一程。由於菩提的生起,他對於將自己的快樂分與他人,而自願承受他人的痛苦。菩提心代表全然毫無保留的願以己樂換他痛苦,並以堅定的決心、信心和勇氣為眾生的解脫和利益而付出。它是藉由我們與生俱足的潛能,也就是佛性,以及願力而成辦的。當我們起真正的菩提心時,便能圓滿證悟法身。而此時上師的利眾事業也才能如行雲流水般,隨緣無作而行。


 


祈求譬如「文殊菩薩祈求頌」,裡面有「祈求增長聞思修慧能,祈求增長講論著智慧」,藉由如理的祈求,希求加持、教誡,願意去承擔眾生業的一種菩提心,然後祈求能夠感得將來有更圓滿的教誡能夠去受用,使我們的內心漸漸的與正法相應。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朝禮法會義工前行開示 / 如英法師開示


 


     每年到了法會的時候大家都很歡喜,在歡喜的內心當中,


我們所求的是什麼?歡喜看到很多人來?親近師長與三寶?還是要學習理念?


我們要學習如何為我們的無限生命 安立一個成佛的目標,


                                                                  努力串習對成佛的因果和善業。


我們所求的究竟是什麼?要一直思索,確立這份動機與方向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學


鳳山寺僧


 


  日常師父對此篇學習心得的評語是:「真功夫!」文字中字字出自依師如法實踐的勤苦錘鍊,得來不易,同學可於文字背後所蘊含之實義多加研索。師父並特別叮囑,文字的理解與真正實踐所得之驗證有很大差別,幸勿以理論之了解及能言善道代表學習之真正成果,而致自限。


  師父希望弟子眾寫一些修學心得。我學廣論十年,多少有一點點體會,故整理記敘如下。



青面鳥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