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弘一律師題記

 

見月(註1)尊師,一生待人接物做事,態度威厲不露恩慈之情,也許有人會認為他過份嚴厲,不近人情。但是末法時代的一些善知識們,多半沒有錚錚剛骨,與世俗隨習同流合污,還自稱是「權巧方便,慈悲順俗,」來掩飾自己。這本書中所敘述的尊師的言行,正是對症的良藥。儒家說:「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聽到管叔、伯夷兩人的人格風範之後,頑劣之人會變得清廉,胸無大志的懦夫都會樹起雄心大志)。我看這也適用于尊師見月。 九月五日 ,我編寫完尊師年譜摘要,又校閱《一夢漫言》,增訂標要註釋,並寫了題記。 九月十三日 寫完《隨講別錄》兩篇,躺臥在床,追思見月老人的往事,併發願明年去華山(寶華山)禮拜尊師靈塔。不覺淚水漣漣,深感佛門氣象凋零不振,痛徹肺腑。

 

 

 

以前在藏經目錄中曾見載有《一夢漫言》。以為是現在人所寫的通俗勸導世人的佛書,就借了一本,讀了起來,才知是明朝寶華山見月律師自述他行腳參訪的苦行事跡。我歡喜雀躍,深覺珍貴無比,反覆閱讀,連吃飯都忘了,閱讀之中,深受啟發,感動得潸然淚下幾十次。因而概括分段大意,加上眉注,並參照地圖另繪了一幀大師行腳路線圖(註2),以為後來研學此文的學人減少礙難。

 

 

 甲戌 八月十日 閱讀完畢。二十五日抄錄完畢並此題記,弘一于晉水蘭若。

 

 

 

一夢漫言 卷上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的7種佈施

有一人向釋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釋佛開示:「不對!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7種佈施!」

1.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
2.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3.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4.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5.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6.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7.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如果你能身體力行此7項佈施,生命也會跟著有所改變!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善知識十德相看師父功德       如得法師2007. 12. 14

在廣論親近善知識分六個項目,第一個是親近的這個老師他的條件是什麼?

第二個,要跟這個老師學的學生須具備什麼條件?這個老師有個最主要的條件,

在廣論裏提到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是能導至大乘佛道。在這裏所說的老師,他的條件是能夠從下士、中士、上士,慢慢引導我們能趣入大乘佛道,這個老師是能引導我走向大乘這條路,走向究竟離苦得樂這條路,他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這個在四家合注當中,他把這個科判分為三科,第一個是利根者,這個善知識就是這個條件;第二個是中根者,講十德相;第三個是鈍根者,有十六條德相。我們要講的是中根器的人,第一個根器的人講完大家有沒有開悟了?沒有,所以我們要講中根器的人,中根器的人必須要具備十個條件。

一、調伏者:調伏又叫尸羅,又叫戒,前面三個是他必須具有戒定慧,他本身的內證功德是必須具有戒定慧。戒是一切道的根本,你要走上去一定要有戒定慧,特別是在格魯教法當中,最重要是要有三學即三主要道,還有生圓二次第,那這個戒就是成就我們功德的根本。

宗大師抉擇戒的戒體有四個條件,第一個是以出離心為因,發起于師前,誓願所承許,遮損他及依。他來受戒是因為要出離,所以在《南山律在家備覽》裏說到,戒是軌成出離之道,讓你朝向出離這條道路,這是戒的根本目的,這個出離不只是自己出離,甚至還幫助別人出離,讓自己出離是最低下限。發起于師前,在師長面前不只承許要受戒,還要遮掉損害他人的身口業,及造作身口的心,真正戒的內涵是這個。

綁住我們出離不外乎是世間的貪著,世間貪著有很多,包含飲食、男女、名利,這些東西是真正綁住我們不能出離的原因。師父持戒是掌握戒體的精神。如:有一次師父在法會見了南海寺的比丘尼,法會當中還有一些海外同修回來,師父也撥空見他們。師父先見了南海寺的法師,見了之後,我想下一批的美國團應該要準備好了,托另外一位法師去招集他們,後來一看人還沒到,師父又快講完話了,我很緊張,就跑出去看怎麼還沒集合好,出去大概兩三分鐘,回來之後,南海寺的法師也差不多可以離開了,剩下我跟師父兩個人,師父便教誡我不該留下他一人在裏面,叫我以後要特別注意。師父除了在戒體以外,他在戒相對他而言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但是師父是為了對戒相的尊重。

在飲食部分,師父的飲食非常簡單,蠻定量的,但是比較特別的是菜不能太硬,師父已經持續幾十年是這個樣子,粥大概一碗七八分滿,菜大概一碗。師父在美國蓮社時,每天吃的很簡單,一個饅頭或麵包,頂多再加一杯飲料,數十年如一日,這是他一個人的時候,當你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夠這樣,表示他對戒的持守是非常嚴謹的,因為戒的精神是能憶能持能防,森然萬境何事非持,他對任何境界,且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都願意持戒,這才是持戒的內涵, 那種 君子慎其獨的精神才讓我佩服。

另外一個綁住我們的是名利,出家可能對飲食男女比較沒有機會,可是不知不覺名利也是把自己束縛的原因。師父在面對政治人物或富有的人的態度,像在工商營裏,有一個董事長見師父,我問師父如何去面對這個境界,師父說他很清楚他們造的業是什麼業,所以看到他會更策勵自己不要跟他們一樣,雖然這輩子有一些福報,有一些名,但是造的惡業也多,所以看到他們更策勵自己,如果自己走偏掉,一定會變成這種果報,就象政治人物及工商界的人物一樣,所以師父在這方面他一直很警惕。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09年尊貴蔣孜曲傑仁波切蒞台弘法《菩薩戒品釋》 

         


一、緣起:

尊貴蔣孜曲傑仁波切是藏傳佛教中教理通達,修證圓融的修行者,曾獲多位上師親授許多殊勝的法脈,本次特別來台講授無垢法要-《菩薩戒品釋》 希願成辦眾生究竟圓滿的利益。

 

二、  《菩薩戒品釋》簡介:        

 1. 佛陀出世其本懷只為引導眾生趨入佛地,入大乘門雖在發心,但要能感生佛果之功用唯有清淨持守菩薩戒,故大乘行者發心後之菩薩行必依菩薩戒藏。 

 

 2. 今此宗喀巴大師,所著之《菩薩戒品釋》,是為了解釋《瑜珈師地論‧菩薩地‧戒品》中四種他勝罪及四十五種惡作罪所造。    

 

 3. 對已受、將受菩薩戒及行菩薩行的行者,是極為殊勝之學習機會,祈願大眾共同勸請教法住世、戒法住世、善為學習受持。

 

 

三、地點:中山女高 (台北市長安東路2141)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得法師-學習心得              consilience | 14 March, 2008 21:02

 

當被告知要在皈依法會中心得分享後,不久就聽到師父在廣論開示的一段話:「我們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不曉得自己拿什麼去教別人,當學生都不會當,還要教別人,所以經典上講『自未調伏而調伏他人無有是處』。」

當時聽了就覺得師父這段話正好是對我的教誡,想想自己當學生都當不好,還要去心得分享教別人。我就問同寮房的法師:「怎麼辦?」請他給我一些意見,我要怎麼辦比較好?他跟我說:「你不用擔心,我們的學員不管你講什麼,他們都很受用,我們學員聽聞軌理都做得很好,不會作意法師五處,只要找你比較有感覺的那一段來講就可以了。」我想也是有道理,我曾經接觸過許多學員,確實怎麼講他們都很受用。


想想最近特別有感覺的是,師父在廣論錄音帶裡面常說:「修行不難」、「成佛不遙遠」、「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的善財童子。」師父在錄音帶裡面常提到:不久、很容易、不遙遠……以前我都會覺得那是師父在鼓勵我們,對師父而言是不遙遠,對我而言不僅遙遠而且很渺茫。

最近不曉得為什麼我聽了就很相應,尤其對師父「不久」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師父在錄音帶提到:「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很難、很久,那是我們不得其巧,是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正確的認識,或是有了認識卻不肯做、不肯走,這種不肯做就是還沒有開始做,內心裡面就覺得自己不行,打退堂鼓,那其他的事就不用講了。」師父在錄音帶裡常常提到這個。反過來,我們該怎樣做呢?真正如師父錄音帶開示的內容「不久」,為什麼我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覺,因為這一陣子我做錯很多事情。

有兩位從外地回來的法師,其中一位向我說:「為什麼師父在園區,也沒做什麼,可是師父在的時候任何事情都可擺平?因為師父已經自調伏,自然而然就能調伏別人,關鍵就在你要自調伏。所以,你要好好的每天聽師父帶子。」這位法師跟我同期出家,我們比較熟,他對我講話就比較直接。

另一位法師比我晚出家,跟我也很熟,我跟他形容我最近的心情,他跟我說:「當你說別人未依師長教誡時,你有沒有依師長教誡?」我當下沒話講,確實當我指出別人不依師長教誡時,自己已經未依師長教誡。

他說:「你以前不是跟我分享過的一段故事嗎?」重新再回憶這段故事:有二次執事會議我提出一些看法,第一次被人否定了,第二次證明我說的是對的,所以我講得義正辭嚴,話就比較大聲一點。結束之後,師父就問我:有沒有讀過「死亡九分鐘」?我回答:「讀過!」師父指出其中有一段「醜陋的平原」裡面,那些人被禁閉於心思與情感的惡習當中,被關鎖於仇恨、情慾、毀滅性的思想牢籠裡面,「醜陋的平原」的一幕,好多人互相叫囂:「你看,我告訴你是這樣子!」「我不是已警告過你!」「我早就知道!」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失去,學會擁有                  吳若權從心看金融風暴

面臨失業、失戀或失親等各種形式的失去時,我們怎麼準備都不夠,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讓自己無悔無憾。

=陳健瑜.攝影=黃念謹

下雨的時候,一把傘、一杯熱咖啡,以及一段分享幸運的談話,心就放晴了。

《祝你幸運》一個人能擁有什麼,端看他心裡珍惜什麼

與吳若權相約見面的那天早上,天空飄著細雨,捷運站旁的咖啡館內細碎的人聲交替著,幾桌客人兀自閱讀、沉思、聊天。或許是人類「趨吉」的本能誘導,當他提及幸運,鄰桌有人悄悄地擱下書本,低頭探聽。大抵「祝願」與「幸福」是最容易激盪善意的詞句,很能引來關注,並使聽見的人都漾起笑臉,好似一整天的順利都從這一刻開始。

「我年輕時在巴黎旅行認識一位朋友,他離別時不說再見,都說『祝你幸運』,我覺得這樣告別很特別,後來才知道他是非常需要幸運的人,因為他的工作是在跳蚤市場尋寶。」當時那位法國友人生活過得並不好,一度窮困潦倒無以維生,不過幾年之後吳若權再到巴黎,卻硬是被拉去他家作客,他還真的在雜七雜八的市集裡覓得一件明朝的骨董,並在拍賣會上喊到天價售出;發了財,就在塞納河畔買下一棟骨董房子,無論如何,都一定要老朋友去住上一晚。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九八一年,大約五、六月間,天氣很悶熱。孩子們想出去走走,而我也想順道去日文書局找些最新出版的編織手工藝教材。


我們經過衡陽路交通銀行走廊,忽然跑出來一位老先生,非要給我算命,我搖搖頭,也擺擺手,一再的拒絕他,沒有想到這人竟然變的好頹喪,似乎有難言之隱。


大女兒不忍心,便拉扯著我的手:


"媽,給他算算命好嗎?捧個場,讓他賺點錢好嗎?這老伯伯好可憐唷!"


我本來很討厭算命,對這些擺地攤的江湖術士,也從來沒有甚麼好感,但孩子們的慈悲善良,使我不敢見死不救,只好讓孩子們拉扯到算命老先生的攤位上。


算命老先生端詳了我很久,看過我的雙手,也一一看了我每個孩子的雙手。


他說: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證法師開示 2009 1 28 (初三) 朝禮法會
過年時我們會講一句話「新年快樂」,廣論裏面有沒有講「樂」這個字?
業果這裏講:一切善樂的根本發深忍信,快樂的根本在哪裏?
在造善業,造善業會感得樂果,造惡業會感得苦果,


樂的根本在哪裏 ? 在善。苦的根本在哪裏 ? 在惡。

過年的時候,我們會跟別人講新年快樂,沒有學佛以前,新年快樂,這四個字你可以隨便講,走在路邊,你都可以聽到新年快樂,你跟別人講新年快樂,你能確定他新的一年他會快樂嗎?我們講說好彩頭,我跟你說這不是好彩頭,是騙人。因為你不知道新的一年他會造惡業或善業,為了隨順他,你不得不講。但是來學佛以後,就可以跟你們講新年快樂。這一點是發自內心跟你們講,祇要你好好的學廣論,我可以大大的保證你們新年會快樂。新的一年你們一定會越來越快樂。
你們願不願意相信?這是文殊菩薩說的。你希望得到快樂,一定要多造善業。大大快樂來自於大大善業。(新的一年,要多造善業。)物質界你所得到的東西再多,你內心仍然空虛,內心沒有填滿,你內心沒有辦法富足,可是呢?
這一年很認真去造善業、觀功念恩包括利他的事業,這一年你總結你所做的,內心會有一種深層的喜悅,會在你的內心出現,這種喜悅是沒有人可以帶走,因為你會覺得我這一年過得值得。

師父年紀越大越快樂,快樂的指數在增加。
快樂在醫學界是沒有辦法恆量出來?他不是物質擁有多少?有可能你物質最多、有可能物質最少,過年最後總結,心靈指數每個人都不一樣。
生命所有的金碧輝煌,來自於心靈的豐富,你心靈豐富的話,你的生命會比別人更光彩。如果你是很富有,可是你天天跟家人吵架,你會不會過的不快樂?你錢是很多,可是你不會快樂,金錢夠用就好,你每天都很快樂,你會不會容光煥發,你會容光煥發!!我們僧團法師也較不怕金融風暴,因為我們一個月薪水祇有五百塊而已,每個月,月底發擔金每個人500塊,風暴要掃到我們也不容易,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很快樂,我們生命所擁有的,實際上是心的東西,我們擁有的少,我們就會感覺我們擁有的多,當我們為別人付出的多,我們就會覺得別人對我的回饋也多,也會覺得生命滿滿的,就是這樣!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金融風暴的因應

 

開示:如證和尚

 

時間:20090103 p.m. 7:30-9:30

 

地點:鳳山寺


 

和尚開示:

 

今天的因緣是:全球性金融風暴。這場風暴不只吹到金融界,所有就業人士,包括科技及企業等都受到波及。因此將用什麼心態因應金融風暴危機?或許這是你個人,也許是周圍的家屬或朋友的問題,不過都值得注意。

 

分兩部分:第二是由你們提出問題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拉帝仁波切講經上士道 2008.12.14 中山女高

 

前言

「黑白業及善惡心,意樂善則業善,意樂惡則業惡,一切觀待意樂」,這個偈頌內容中的意樂善就是如果我們抱持善心,當下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善業;反之,如果抱持惡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惡業。以善念作為動機、出發點,這一切都是善業,若以貪、嗔、癡為出發點,則一切身、口、意行為都是惡業。如果可以抱持善念,當下所做的身語種種行為都可以稱為善業,抱持利他的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業;如果可以用心為他人服務而不求回報,當下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稱為善業。甚至你現在做的事業跟佛法看起來並沒有關聯性,但是你的動機是為了服務他人,這也是善業;善惡不是看你做什麼樣的行為,而是你用什麼動機來做這樣的事情。更進一步來說,如果動機出自菩提心,當下所造的業不只可稱為善業,更可以稱為菩薩行。所以今日聽法應是懷抱著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來聽法,在未聽法以前,先要調整自己的心,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希望可以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我今日來到上師的面前聽法,並且希望聽聞之後,可以將所聞的行持。

 

說法科判

今日要講說聽聞的法是有緣者趣向佛陀果位的法,是法蘊的精華,是任何一位補特伽羅成佛所需要修的法類。科判如下:

壹、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貳、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叁、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肆、如 何正以 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