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結構
1. 道前基礎--就是「心理準備」。學習任何知識或做任何事情之前:
一定要有妥善的準備工夫,做為往前跨或更深入的基礎。道前基礎就是教導我們:得到了殊勝圓滿的教法,應該準備什麼?要具足什麼條件?用什麼方法才能趣入進而修學?廣論告訴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才能趣入佛法,要思惟人身難得易失,才會策勵自己修學佛法。
2. 下士道--透過道前基礎的準備和認識後,趣入佛法修學
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本論結構
1. 道前基礎--就是「心理準備」。學習任何知識或做任何事情之前:
一定要有妥善的準備工夫,做為往前跨或更深入的基礎。道前基礎就是教導我們:得到了殊勝圓滿的教法,應該準備什麼?要具足什麼條件?用什麼方法才能趣入進而修學?廣論告訴我們,要親近善知識才能趣入佛法,要思惟人身難得易失,才會策勵自己修學佛法。
2. 下士道--透過道前基礎的準備和認識後,趣入佛法修學
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醫院的那扇窗
有兩個人都生了重病,住在同一間病房裡。其中一個人,
每天下午可以在病床上坐起一小時,以便排除肺部的積水,
他的病床靠著病房唯一的窗戶,另外一個人必須整天平躺在病床上。
兩個人整天聊個不停,聊妻子家人,聊房子工作,聊部隊與度假。
每天下午,靠窗的人在坐起來的時候,會向室友寒喧幾句,
把窗戶外的景象一一描述出來,另外一個人也開始靠著這個小時,
經由外面的活動與色彩,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開闊、更有生氣。
從窗戶看出去,可以看到一座公園,裡面有一個美麗的湖,鴨子與天鵝在水面上,
孩童在駕駛玩具船,年輕的情侶在繽紛的花叢裡依偎,
遠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城市地平線。
靠窗的人在描述的時候,巨細無遺,另外一個人會閉起雙眼,想像這幅美麗的景象。
老伯的忘憂水
每次去爬山,總會遇到一對恩愛的老情侶。漸漸地,有點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涼亭休息時,湊巧,一下子,老先生夫婦也來了,一前一後,緩緩地就坐在我的對面!
禮貌性點了頭,羨慕的語氣讚嘆:「老先生。你很有福氣喔!太太很漂亮!
老先生:「謝謝啦!我的太太是我年輕的時候,以五千元向我丈人買過來的,借用的而已!
聽的我一頭霧水!
用買的?借用的?
這時候有點嘟嘴的老太太說:「你別聽他在臭蓋!我是名正言順娶的!
這時,納悶看著微微笑的老伯問:「太太是你娶的。怎麼說是借用的?有結婚嗎?
老先生開懷的笑:「剛開始,我們根本都不認識。是媒人往來了好幾趟,才促成的啦!說著說著,連聲音也笑出來了!
老先生又豁達的說:「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的!我們的太太,我們的家財,我們的子孫,我們的身體,..... 都是讓我們借用的!
性鎮法師針對憶師恩法會影片剪接、讚頌學習的開示:
祈求不是啟白,當我們跪在佛菩薩面前喃喃自語,或者向師父訴說我有什麼困難,請您幫助我,這是啟白,而不是祈求。
祈求就好比說,當我們口渴時,去一家咖啡店跟waiter點了一杯卡布奇諾咖啡,經過20分鐘,waiter就沖泡好一杯充滿泡沫的卡布奇諾咖啡送到你的面前;又好比你看中一件漂亮的衣服,結果你到一家服飾店跟老闆說要一件同樣的,但尺寸是M號的衣服,20分鐘後,就送上一件花樣、色澤完全一樣的衣服給你。
祈求就是有求必應,就好像你要開電燈一樣,開關一開電燈就亮了,祈求是真實存在於生命當中的,它不是文字理論、虛無飄渺的理念,如果學會祈求的方法,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包括你的工作遇到什麼困難、你公司的企劃案如何企劃、明天要考試,不知考題是什麼。我要說明的是,學會祈求,你要什麼就有什麼,它不是虛無飄渺的,不是像牧師偶像似的喃喃自語。
祈求的方法有幾種,但是祈和求不太一樣,祈是內心想要的一個東西;求是求皈依、求救護的感覺,祈求背後的狀態是一種念力,念力就是專注。例如,我現在用力甩繞一條電線,乍看之下,只會看到花花一片,但是專注之後就會看到快速甩動電線的紋路,這時再專心想看清楚甩動的紋路就會看到忽快忽慢的花紋,就好像吊扇的葉片,專注看就會看的很清楚,這種狀態就是集中注意力,這也就是提念力。
例如,我們要拍攝快速移動的車子,就要調快門,我們的心也有快門,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做到像快門一樣,也就是說,祈求的第一步就是提念力。
如同佛七時,主法法師會教我們什麼都不要想,專心把每句佛號一個字一個字念的清楚,而不是只是嘴巴念清楚而已,而是內心很清楚,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每個字都念的很清楚就是提念力了。
不過,提念力不是提體力,兩者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學佛不用提體力,心力提的起來才可以聽法,這時只要讓內心保持舒適、安詳的狀態,才能提念力。另外,我們在誦經時常常會出現雜念,這不是妄念,而是內心真實的自我,這時就應該抓住內心晃動的狀態,讓內心保持平穩。
第二個要思惟─無論是祈求或讚頌學習就要瞭解歌詞的意涵。
第三個要有感受力,且必須放下世間種種的不捨。
第四個要有皈依境,我們可以透過種種的方式來抓住自己的內心,
感謝實踐一股張式琴師姐的分享
在我剛皈依佛門不久,內心經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
由於對心靈的規律還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對因果報應存在種種疑慮。
我曾經向我的一位德行極其高尚的師父請教:
「因果報應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經常會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很好?」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
是千真萬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的!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
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既然你還經常感到痛苦,說明你內心還有惡存在,
問:想問一個說來簡單,卻很難做到的問題,那就是要如何認清自己?
答:在我指導修行時,「認清自己」叫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三個層次。
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的缺點,再肯定自己的長處。
一般人對自己的缺點,大都採取隱瞞、掩蓋或不願檢討和承認。這種人,往往是一臉的灰塵、油垢,但不願自我反省和檢查。
他也許曾照過鏡子,但看到又髒又醜的自己,就沒有勇氣再面對鏡子。這種人不清楚、不了解自我長相,拒絕看清自己的缺點,往往是自我膨脹的。
就像火雞看到外敵時,頸部和身上的毛就豎直膨脹,藉以誇大實力,希望讓對手以為牠體型變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
要真正認識自己,必須常常反省,最好在心理穩定、生活正常時進行。如果情緒不穩定,生活狀態很混亂,反省也沒有用,因為看到的只是我比人家大、比人家好、比人家強,很阿Q的自我膨脹,這樣無法認清自己。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嚴長壽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給鳳山寺種子義工的一封信
親愛的種子義工師兄師姐您們好:我是護持2008北區八關齋戒法會機動小組的菜鳥義工,從籌備會議開始、義工前行之後,歷經場勘及打掃法會的串習,直到10/31清早出發,入駐鳳山寺,值遇您們全體種子義工開始,漸漸地才瞭解您們長年累月護持鳳山寺的發心,是那樣的無私與偉大,令人感佩!
我們自以為在世俗間還有工作,要發心放棄在家的事情,抽空來鳳山寺累積資糧,已經算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但仔細觀察思維您們所作,您們一樣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與親人,卻又可以將鳳山寺的一草一木、一燈一香,知之甚詳,把道場、宿舍照顧地那樣清淨,莊嚴,這殊勝功德令我讚歎!
忝為庶物大組機動小組的組長,跟組員其實多的只是『頭銜』一枚而已,但是組長是每個籌備會一定要參加的,場地探勘一定要參加的,打掃法會一定要參加的,連在北苑佛堂召開義工前行的時候也未必看到全組義工出席,更何況大組長的助理要求我主動去跟組員互動,我心想:『我也要上班,也要在里仁當義工哩,哪有時間這樣做?不是到時候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就好了吧!?』,我也知道同學都是因為參加護持『憶師恩法會』感得的好樂法喜才繼續報名參加護持『八關齋戒法會』的,這固然是一定要隨喜讚嘆的!但是我自忖既要關顧義工又不能太早給他們壓力或提起任何容易損惱他們的事項,將心比心之下,這是要智慧要善巧的互動的,也早知道機動組可是得上山下海樣樣都要做的重要小組,別無他法,只有暗暗地祈求師父加持,速速升起成辦的力量!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
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
甚至口出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