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懷、祈求、思惟聞法勝利/如俊法師97.01.18(R1)


 


總說:關懷--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


     通常大部分小嬰兒大概都是人見人愛,他們有個特徵你會發現大部份的小孩子他跟人稍微有接觸比較不怕人的時候,他大概對每個人都很友善,他會很自然的表露出對人的信任跟依靠,他會沒有什麼分別的就對所有人好,很多小孩有這個特質,特別討人喜歡的小孩都有這個特質。實際上一個小孩子之所以內心會對所有人沒有分別地好的那顆心,通常取決於父母親對他的關愛,如果這個小孩子從小就得到很多愛的話,自然而然他面對別人也是這樣一顆心。這在關懷裡面其實很重要,也就是說看小孩就等於看我們大人一樣,就是我們能夠帶給眾生的那一份心意,事實上是來自於上師對我們的傳承,你對上師關愛我們的心體會越深,自然而然你就會帶著這些心意去面對眾生。


     所以用一個比較深的角度來講,關懷就是一個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你的心跟上師相應之後,你得到他心意傳承的加持,你就會像他那樣去面對眾生。當然一開始不能百分之百跟他一樣,但是會一點一點地靠近他,在關懷別人的過程你就越來越靠近上師的那顆心。這是為什麼我們在法人裡面關懷很多福友,關懷很多大專生;關懷就是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你必須修好上師相應法你才能夠把關懷帶給別人。


     一開始看起來,好像人家不接受你的關懷,或者是人家會接受你的關懷,剛開始好像是你的心在支撐著他,但是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內心很清楚,是師父的心在支撐著我們,是我們的上師的心在支撐著我。他現在覺得他是倚靠我,但是將來我會讓他知道,希望他能夠倚靠到上師。所以在這個營隊裡面就延續以前如證法師對大家提示的主軸--把關懷帶給大專生。但是要能夠關懷別人,你自己要能得到關懷的力量來源--修信念恩,對上師修信念恩、數數對上師祈請、聽師父的教誡、憶念師父的教誡,作師所喜,這樣自然而然這個營隊就會對於看得見的眾生跟看不見的眾生有無限深遠的影響。再說一次,關懷就是自作教他修上師相應法的過程,小孩子那顆對別人都好的心是來自於父母給他的關愛而來。


     這樣子在這個營隊所做、乃至於平常在大專班或在法人所做,就可以直接跟道次第結合跟依止法結合。


 


一、在營隊中要常做祈求


     第一個就是營隊當中要常做祈求,這個話大家都知道也都認真做也都蠻有體會的,我只是今天再從另外一個理路來成立。這是以前師父講的數數思惟勝利過患,你做起來就會更有意願做,我只是要多給你一個理路而已,這也是以前師父教過我們的。


     在廣論裡有提到,多半類似這樣的開示師父在僧團裡面提到的比較多;師父在僧團引導我們去認識空性的時候,有一個特徵,師父一方面會去講緣起性空的內涵,另外一方面會引導我們去注意一個主題叫作依根之識,什麼叫做依根之識?


     人有六根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識有一個特徵,平常我們說心要緣法,能夠緣到法是靠意識去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但是意識有一個特點,意識平常會很容易被其他的五根五識對境現起的感受拉跑,眼耳鼻舌身五根對到色聲香味觸五塵的時候根識會起作用產生很強的感受,根境識和合的時候會生起很強的感受,這個受會把意識(也叫獨頭意識),會把獨頭意識拉跑,一拉跑就緣不到法。


     所以師父說到,我們的意識有這個特徵,只能靠意識去緣到法,但是意識常常被五根五識對著的五塵所生起的感受拉走。師父一方面跟我們介紹緣起性空的內涵,一方面叫我們要注意依根之識。早幾年聽不太懂,不過我把他記了下來,這幾年稍微看到一點端倪,主要還是聽到很多仁波切在講解有關空性內涵的時候都會提到這個特徵,他們說,人要理解空性不能用平常這個粗的心識去理解,理解不到,必須要先讓自己的心識進入到一種很微細的狀態,進入另外一種更微細心識的狀態,才能夠去思惟空性的道理,才能夠去理解空性的內涵。


     我提這一段內涵是什麼意思呢?我覺得在法人的同學或是在僧團的法師跟外面的居士的差別,或者在法人的同學跟外面一般世間人的差別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那是什麼?我們透過上師的加持,跟自己學到的法,會稍微讓自己的意識緣法的能力比外面的人稍微強一點,不是單純的就被其他五根識對境現起來的受拉跑。我提這個特徵是什麼意思呢?就像你們這次營隊會放的影片「天外有天」,裡面有一段就是講人跟人之間心的相互作用。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心是會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


     所以看到那個影片你可以講你早上可能對一個人很生氣,那個人的心就受到你剛剛很生氣的影響,他就會帶著這個影響,而他跟其他人接觸時,這份影響力就會擴散出去像漣漪一樣在整個法界擴散開來,那就是心跟心彼此之間的交互影響。


     所以我剛剛為什麼說要祈求呢?有個特徵,就是一般的世間人,他們由於沒有佛法的薰習,也沒有佛法的信仰,沒有祈求上師的加持,所以基本上他們對於什麼事情應取應捨的那個抉擇,幾乎完全是根據五根識現起來的受去做判斷依憑。我們在師父的加持之下,我們有的時候心可以緣到法,或者所謂的正知正念,去做我們的取捨判斷,或者是叫持戒。


     但是如果我們今天來到一個場合是在心靈提升上還沒有開展進程的人,譬如說我們這次準備要迎接的大專生,顯然的除非他們有宿生的善根,他們的意識緣法的力量是比我們弱的,然後意識被五根識現起來的受拉跑的那個力量比較強,在那個當中我們的心也會受影響。所以祈求很重要,祈求才能夠讓我們的意識重新緣到法,不會被五根識現起的受拉跑,尤其是當你去接觸一群在學佛的進程尚未開展的人,那時候自己的祈求非常重要!!透過上師的加持你的意識會緣到法,那個才是我們真正可以饒益到別人的地方,所以祈求很重要。


     我剛剛講的特徵說要緣到法只有靠意識,其他的五根識是緣不到法的,這很重要。其他五根識就是面對五塵境界現起受時,緣不到法,所以祈求很重要,尤其是要去面對跟關心眾生與福友的時候,祈求特別重要!!這樣才能讓自己緣到法,才能提起自己皈依的力量、持戒的力量,祈求非常地重要。


     那對於帶大專生的祈求,已經找到一種方便善巧,讚頌是適合老同學和新同學的一種祈求方式,可以這樣做。老一點的同學如果你時間體力夠的話你自己還要再認真做一些祈求,或是認真做一些共修,共修的力量又比獨自祈求好一點,這是平常去法人、投入法人事業最好的前行。幫助我們提起生起正知正念最有用的,就是祈求上師!!祈請上師的加持,認真的祈請!!


     祈求有兩種,一種一般人比較適應比較習慣的譬如說早課、晚課、共修類似這種找個固定時間點這是種祈求,自己找到有空的時間供燈供香也可以。還有一個祈求方式就是數數祈求,隨時隨地想到就祈求,只要念頭一想到就祈請上師的幫助,能夠幫助自己緣到法,能夠作師所喜,這個就是祈求。這兩種都要練習。


     就是皈依學處裡面講的:隨作何事有何所需皆當供養啟白三寶。就像你們說這一次的幹部、義工很多都是新人,新人就會比較慌、比較亂、比較希望事情能夠做好,那時候是不是祈求的時候?你祈求緣到法你才知道說怎樣看待這些事,怎樣幫助別人。


 


二、內心捨惡取善皆來自上師的加持


     總的我講的是關懷,剛剛我講的第一個是祈求,第二個是說可以試著開始慢慢練習一下,不管是在這個營隊的投入、還有在平常的生活還有在法人的投入,去注意當自己內心捨惡取善的時候,就是你內心發起任何的善念棄捨任何的惡念時,你注意那個時候,依照《廣論》上面講的是不是說:〝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所以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是善知識。你要慢慢練習,既然這個是宗大師抉擇的,既然是十方三世諸佛已經抉擇過的,那就要練習一件事情:常常告訴自己,現在當下內心現起的法、當下能夠現起正知正念、當下能夠緣到善法是上師加持的恩德。剛開始我們會對它陌生,會覺得好像那個是《廣論》上講的一句跟我不太相關的話,而我現在現起善法我就要對自己講〝這是上師的加持〞好像有點怪怪的,練習!既然是大師說的,那大師講得一定是對的,那我們只要練習常提醒自己就好。


     內心發起任何的善法的時候記得去感恩上師,一定是上師給我的加持,我的內心才會現起善法。所以配合你的祈求在一起,你這樣常常慢慢練習久了自然而然有一種感覺:上師一直陪伴你!!一切時處普攝護!!你不是一個孤單的人,你從來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困難,也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我未來的無限生命。絕對不是這樣子!!上師是一直陪伴著我,什麼是證明呢?每當我內心生起善法去除惡念的時候,這就是他陪伴我的證明,這個慢慢去練習、慢慢去學習,等到你這種感覺慢慢越來越深厚的時候,自然那個時候你也可以同時帶給別人很好的關懷,雖然他不知道佛法不知道上師,沒關係。


     我希望講的這幾個你們這次在營隊裡面比較認真地去體會,無論是大組長,還是組裡,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一方面開會討論事情,一方面交換一下這些心得,會好一點。自己要多祈求能夠真的在這方面有所增長。


 


三、數數思惟聞法勝利


    第三個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你聽法前要思惟聞法勝利!!營隊算是有比較多的機會聽法,我有時候覺得:當義工的同學、當輔導員的同學、當大組長的同學、當帶組的同學,你在聽聞軌理的準備上,你要比別人更用心。我知道大家都很想幫助底下的同學,很想帶新的同學走上來走好這一條路。但是你要帶別人走好,你自己要多多的去祈求多多的努力,在依止法跟聽聞軌理上非常努力。


    聽聞軌理上怎麼努力呢?有一個特徵,就是照著《廣論》講的,你現在要思惟聞法勝利、於法法師發起承事、有正聽的軌理、完結的共作軌理,以思惟聞法勝利來講,要慢慢養成一個習慣,不是說等快要上課現在五分鐘坐在那邊想聞法勝利,那通常是想不太到什麼東西出來,那也不可能上課前五十分鐘拼命想聞法勝利,不做事也不太可能對不對?


     思惟聞法勝利有一個特徵:平常就要想!平常就要想!平常就要數數祈求!數數祈求!其實平常面對很多境界,祈請上師的加持,往往就會從眼前的境界中幫助我思惟聞法勝利,幫助我思惟到上師的功德和恩德。換句話講,既然上師、佛的法身是遍一切時處的話,一定對著一切境界,我們一定可以對上師修信念恩,一定可以思惟聞法勝利!!只是看你有沒有與加持相應。而且一定有無量無邊的理路與角度,可以去思惟聞法勝利,去對上師修信念恩,因為任何境界都有佛圓滿法身的加持,這裏面有無盡的法義!!


     你要慢慢練習到這樣。有一個特徵:對上師的祈求不能放鬆!你的聞思要努力!因為面對一切境界,我們能夠現起的正知正念和這些法義,全部都是從平常聞思得來的,不可能從別的地方得來的。我講的聞思包括你對經論的研閱,你不會從其他地方得到這些法義,正知正念,正念所念的內涵就是你所聞思到的法義。換句話說,你聞思的量不夠深廣的話,你面對境界能現起的法義自然很貧乏,就很難現起來。這點很重要。


     另外,平常講的 文殊三 教授:祈求、聞思、淨罪集資,自己在淨罪集資上多努力的話,平常聞思的法義比較容易現起來,比較容易得到上師的加持。所以,這個可以做為主題慢慢練習:平常面對很多境界時要提醒自己多祈求。面對這個境界,第一是不要造惡業,第二也不要癡癡呆呆造無記的業。祈請上師加持,就讓我在面對這個境界時,對上師修信念恩,思惟聞法勝利。如果你平常有思惟聞法勝利,等到有聞法機會的時候,你稍微提一下就起來了。真的不用提多久,因為你剛才一直在思惟聞法勝利。


     這對關懷底下義工蠻重要的,自己在祈求上師,在聽聞軌理上要很努力。我講的這個方法有個特色,我沒有要你另外排時間,就從你眼前每天面對的境界去祈求、去思惟聞法勝利、去對上師修信念恩。我講的方法很簡單,希望大家可以常常去串習。如果每天做一次交差了事,一定不會有什麼結果。數數串習、處處體會很重要。在外面,吃飽了要散步,散完步就該午睡了,這都不需要什麼推動力量就任運成就,這都是串習出來的。我們剛才講的這些正法的內涵,串習久了就會有力量。而且通常在上師的加持下,你不用串習很久就會很有力量。


     前幾天在大悲,有一個小孩正在看毒蛇咬傷的急救手冊,封面就畫了眼鏡蛇,我常帶小孩子做這種練習,就像玩遊戲一樣。看到這本書想一下:如何對上師修信念恩?以及如何思惟聞法勝利?第二天他跟我說:「我很感恩上師讓我這一生可以學習正法,我就不會因為我的瞋心墮落成為毒蛇」。多多祈求自然而然你的生命跟你的心靈充滿啟發,到處都是上師對我們的關懷的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002808 的頭像
    mi002808

    廣論學習與佛學分享

    mi0028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