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五千個便當
台北陸樓
基隆里仁對於開發加工菜及便當外送來解決菜滯銷的問題,已有多年的經驗,不僅作業熟悉,技術默契也都純熟,因此大型的法會也不怕承接。今年憶師恩法會,基隆支苑一口答應承擔大會一萬五千個便當,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打破之前兩千八百個便當,那是在兩年前,夏巴曲結仁波切在國父紀念館弘法時的紀錄。累積多年製作健康素食便當的經驗,希望藉此機會回報師恩。
為了這次便當的製作,幹部們首先藉著十一月初,洛確仁波切在台大講經的機會,為義工們試做六百個便當各兩天,先了解製作的過程,才能察覺問題,了解箇中滋味後,再來進行大規模的製作規劃。基隆支苑所有學員幾乎全體投入,加上眷屬的協助,招募了六百一十六位義工,借用了碇內、暖暖、建德、安樂、中興五所國小的廚房,同時進行這項龐大又殊勝的任務,大夥興奮地參與其中。
面對前所未有的數量,事前的規劃必須審密,才能讓學員們當天能受用到新鮮又健康的便當。事前的準備繁多包括了:義工的招募、人事協調、菜單的設計、食材的採買、場地及大型冷藏庫的租借、炒作的安排、交通運送的調度等等,義工們用心的投入,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跨區支援中看到自己的問題,藉此練心的機會也得到提升。
這次租借的五個國小,分散於基隆各處,負責義工調度的郭美蓮師姐,為了節省交通時間及義工凌晨三點半出門的安全考量,協調義工能在離住家比較近的國小來承擔,因為動用的義工相當多,人員調度方面,狀況很多,美蓮心中忍不住滴咕一番,反省後發現,人多事雜的情況下,溝通協調是件很重要的事,一萬五千人份的數量,要如期的炒作出來,主事者壓力也很大,想到別人的苦,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義工們把握憶師恩法會造善業的機會,凝聚業力,大家依法承擔,雖然偶爾出一些狀況,但是都能得到三寶、師長最大的加持,從中突破習性,進而有修正的機會。經過多次的磨合,大家愈來愈有經驗,好整以暇只等人數最後的確定。